在这个紧凑的寒假,我仓促翻阅了巴金的杰作《家》,虽未彻底洞察其深邃,却也想分享一二感受。
这是一部关于成都地区封建家族衰败的史诗,背景设在辛亥革命余波之中。位于长江上游的一座显赫都市,高公馆犹如一颗腐朽的明珠,闪耀着没落的荣光。高老太爷,这位封建专制的遗老,象征着顽固的旧势力。长子觉新,一个早熟却又性格温和的青年,在新思想的熏陶下,却未能勇敢对抗家族权威;他与梅表妹的爱情,被父母的安排割裂,尽管婚后生活看似幸福,心中却对梅的影子难以释怀。梅的归来,如同寡妇的悲歌,敲响了他内心的丧钟。不久,梅在忧郁中凋零。觉新的弟弟们——觉民与觉慧——投身爱国洪流,却遭祖父的雷霆之怒,被囚于家的高墙之内。觉民与表妹琴的恋情,同样遭遇家族的横加阻挠,他因而选择离家,而觉新则在家族与新思想的拉扯中备受煎熬。最为叛逆的觉慧,爱上了机智能干的婢女鸣凤,但她的命运却如落花,被冯乐山无情摘取。鸣凤的投湖,成了对旧秩序的绝望抗议,也唤醒了觉新的迷梦,而觉慧则决然离家,踏上了革命的道路。
巴金以老练的笔触,揭开了封建专制的丑恶面目,暴露了大家庭表面温文尔雅下的勾心斗角,嘲讽了‘诗礼传家’的虚伪。同时,他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新思潮下,青年一代的觉醒与抗争。封建的巨兽虽曾凶猛,但在时代的浪潮中,终将沦为沙粒。即便觉民、觉慧未曾站起,历史的潮流也会涌动不息。‘五四’的狂飙,激励着他们在社会和家庭中勇敢战斗。一个家族的衰落,固然令人惋惜,但封建的锁链终将被挣脱。
在政治风云的底色上,巴金也未忘细腻的情感描绘。修辞手法如画,景物与人物思想水乳交融,如小说开篇那风雪中的‘黑洞’公馆,以及觉慧如释重负的离家之举。
《家》的另一特色,是那洋溢的青春气息,纯洁而浓烈。它正如巴金所言,永生于青春的原野。
在历史的长河中,这部作品永存不朽,它见证了新文化运动的火焰,照亮了我们的前行之路。